染料的命名:染料的種類繁多,為了適用生產和應用的要求,正確的反應染料的顏色和應用性能,必需給予染料專門使用的命名。現根據我國原化學工業部從1965年1月起試行的《染料產品名詞命名草案》,將我國染料的命名法——三段命名法介紹如下,染料名稱由三部分組成,即“冠稱”、“色稱”和“字尾”。冠稱部分——表示染料的應用類別,在國際上染料的商品名稱或應用類別表示染料的冠稱,在國內則使用染料的應用分類或性質作為冠稱。顏色部分——標明染料上到纖維上的顏色,國內外基本相同。字尾——即是以一定的符號和數字來說明色光、形態、特殊性能和其它染色性能。染料的染色過程通常包括分散、上色、固定等多個步驟,確保顏色均勻。高性能染料廠家
中國擁有豐富的染料冠稱,如酸性、酸性絡合、酸性媒介、中性、直接、直接耐曬等,共計31種。這些冠稱不僅反映了染料的不同應用領域,也為其準確描述和應用提供了重要依據。顏色部分,即染料在纖維上呈現的具體顏色,其命名規則在國內外保持一致。這部分主要采用色稱來標明,涵蓋了二十九種色澤,如嫩黃、黃、金黃等,以及相應的形容詞,如“嫩”、“艷”、“深”等,以更生動地描述染料的顏色特征。字尾部分,也就是通過特定的符號和數字來進一步闡釋色光、形態、獨特性能以及其他染色特性。江蘇直接染料參考價熒光素鈉用于生物檢測,在瓊脂糖凝膠電泳中使DNA條帶呈現橙紅色熒光。
直接染料:直接染料是一類水溶性陰離子染料,其分子中通常含有磺酸基或羧基,通過范德華力和氫鍵與纖維素分子結合。這類染料主要用于纖維素纖維的染色,如棉、麻等,也可用于蠶絲、紙張和皮革的染色。酸性染料:酸性染料同樣為水溶性陰離子染料,其分子中的酸性基團如磺酸基和羧基使其在酸性條件下能與蛋白質纖維分子中的氨基形成離子鍵。這類染料常用于蠶絲、羊毛和聚酰胺纖維的染色,以及皮革的染色。陽離子染料:陽離子染料在水溶液中呈陽離子狀態,其分子中通常含有氨基等堿性基團。這類染料主要用于聚丙烯腈纖維的染色,染色時能與蛋白質纖維如蠶絲中的羧基負離子形成鹽鍵。
色基與色酚:不溶性偶氮染料所用的色基中有許多品種本身為MAK(Ⅲ)A1(MAK意為較大的工作場所濃度)及A2組的致病或懷疑致病的芳香胺,理應受到禁用。德國首批公布的禁用色基共5只,疏漏了1只色基。通過有害芳香胺合成的色酚,據不完全統計共有9種。除此之外,還有含同分異構體為有害芳香胺的色基,例如:橙色基GC(C.I.色基2)及黃色基GC(C.I.色基44)分別為間一氯苯胺和鄰氯苯胺,是致病芳香胺對氯苯胺的同分異構體。其它幾種禁用色基:紅色基TR(C.I.冰染色基11)、大紅色基G(C.I.染色基12)、藍色基B(C.I.冰染色基48)、深藍色基R(C.I.冰染色基113)和棗紅色基GBC(C.I.冰染色基4)等。氧化顯色基列入德國禁用染料的只有1種,為C.I.顯色基14,或C.I.氧化色基20(76035),即2,4—二氨基甲苯。涉及到的急性毒性染料是C.I.顯色基20、C.I.顯色基24和C.I.顯色基41。部分天然染料具有抗細菌性,古代醫用繃帶常染為黃色。
染料與織物的牢固結合至關重要,因為常用的織物為有機物。為了與這些織物有效結合,多數染料也設計為有機物。那么,為何化合物會呈現顏色呢?這與其內部電子結構緊密相關。我們所見的光,實為電磁波的一種,具有不同的頻率。其中,人眼能感知的可見光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當光線照射到物體上時,可能發生以下情況:若光不與物質發生作用而直接透過,物體便呈透明狀;若光線被全部吸收,物體則顯現黑色;若光線全部被反射,則物體呈現白色;若可見光部分被吸收,我們觀察到的便是該部分光的補色。合成染料偶氮結構存在致病風險,歐盟REACH法規限制43種芳香胺類染料使用。廣東耐光性能染料價格
生物基靛藍通過基因編輯大腸桿菌生產,成本較傳統工藝降低30%,獲2023年綠色化學獎。高性能染料廠家
直接染料:直接染料是一類能夠在中性和弱堿性介質中通過加熱煮沸進行染色的化合物。它們無需媒染劑的協助,便能憑借與棉纖維之間的氫鍵和范德華力實現染色。這類染料在纖維、絲綢、棉紡、皮革等多個行業都有普遍應用,同時也在造紙等行業展現出其效用。根據結構分類,直接染料主要包括偶氮和二苯乙烯等類型。其分子結構中包含磺酸基(-SO3H)或羧基(-COOH)等水溶性基團,且以直線型方式排列。芳環結構處于同一平面內,賦予了直接染料對纖維素纖維的強大親和力。在中性介質中,只需將染料溶解于水,便可輕松進行染色過程。高性能染料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