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PQ技術是一種可以同時大幅度提高金屬耐磨性和耐蝕性的表面改性技術在國外被認為是冶金學領域內具有巨大意義的新技術,曾經該技術的配方由德國迪高沙公司壟斷。20世紀80年代,成都工具研究所經過長期的試驗研究自主開發了QPQ技術的鹽浴配方,不僅打破了該公司的壟斷,而且在環保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大量替代了國外引進技術,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曾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是“九五”期間國家重點推廣的科技項目。經過QPQ表面處理的刀具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耐蝕性。高溫QPQ金屬鹽浴
工研所QPQ表面復合處理技術中的“QPQ”是“Quench-Polish-Quench的縮寫。它是在作了鹽浴復合處理以后,為了改善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可以對工件表面進行一次拋光,然后再在鹽浴中作一次氧化。這對精密零件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較好的工件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因此QPQ技術應該說是上述鹽浴復合處理技術的完善和發展。現在把兩種技術結合起來統稱為QPQ技術。這項技術主要用于要求高耐磨、高耐蝕、耐疲勞、微變形的各種鋼、鑄鐵及鐵基粉末冶金件。它常常用來代替滲碳淬火、高頻感應淬火、離子滲氮、軟氮化等熱處理和表面強化技術,以提高耐磨、耐疲勞性能,特別是用來解決硬化變形技術難題。也用來代替發黑、鍍鉻、鍍硬鉻、鍍鎳等表面防護技術,以便大幅度提高耐蝕性或降低生產成本。表面硬化QPQ力學性能經過QPQ表面處理的刀具具有更好的切削穩定性。
在汽車發動機中,活塞桿是連接活塞和曲軸的關鍵部位,它承受著活塞往復運動時的巨大力量,并將這些力量轉化為旋轉動力,驅動汽車前進,因此,它要求有較高的耐磨性和良好的耐蝕性。原來一般采用鍍硬鉻來增加表面的耐蝕性和耐磨性,但是鍍鉻的六價鉻離子嚴重污染環境,因此采用環保的工研所QPQ工藝方法,其耐磨性比鍍硬鉻高2倍,耐蝕性比鍍硬鉻高20倍,同時通過鹽霧試驗發現工研所QPQ處理后的活塞桿具有良好的耐蝕性,因此可以用工研所QPQ技術代替鍍硬鉻。
軟氮化和硬氮化是兩種不同的表面處理技術,硬氮化工藝又稱為滲氮,應用于載荷大、接觸疲勞相對要求高的工件,強調滲層深度的工件,方法上分為氣體滲氮和離子滲氮,滲氮處理的溫度通常在480~540℃范圍(既要保持工件的心部的調質硬度又要使滲氮層的硬度達到要求值),處理的時間隨著深度的不同而不同,一般為15~70h,甚至更長;軟氮化工藝又稱氮碳共滲或鐵素體氮碳共滲,工研所QPQ是作為典型的軟氮化,在500~580℃下對鋼件表面同時滲入氮、碳原子的化學表面熱處理工藝,滲氮為主,滲入少量的碳,碳的加入使表面化合物層(白亮層)的形成和性能得到改善,氮碳共滲適合范圍很廣,幾乎適用于所有常用的鋼種和鑄鐵。QPQ表面處理技術可以顯著提高刀具的硬度和耐磨性。
不銹鋼分為奧氏體不銹鋼、馬氏體不銹鋼以及鐵素體不銹鋼,適用于室外潮濕環境,具有很強耐腐蝕性能的304屬于奧氏體不銹鋼。奧氏體不銹鋼由于含碳量低,是不能通過熱處理來提高硬度的,如果表面要進行硬化處理,可以通過低溫離子滲氮處理(QPQ),304不銹鋼中的鉻和氮元素有較好的親和力,可以在氮化過程中生成彌散分布的氮化物起到硬化作用,成都工具研究所QPQ表面復合處理技術處理后的維氏硬度可達1000HV,同時還能保持不銹鋼的耐腐蝕性能。QPQ表面處理可以減少刀具的摩擦系數,提高切削效率。表面硬化QPQ金屬鹽浴
QPQ表面處理可以有效地延長刀具的使用壽命。高溫QPQ金屬鹽浴
工研所的QPQ表面復合處理技術,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以其高耐磨、高耐蝕、微變形的高性能,在金屬表面處理領域獨樹一幟。作為金屬表面強化改性技術的佼佼者,QPQ技術不僅能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層堅韌的保護層,實現熱處理和表面防腐的雙重功效,還能較之常規方法更為明顯地提升材料的耐磨性和耐蝕性,為金屬制品的性能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這項技術在國際上已得到廣泛應用,眾多企業如美國通用電氣、德國大眾以及日本的本田、豐田等大公司,均已采納QPQ技術來強化其產品的表面性能。這一技術的普及和應用,不僅彰顯了其在提升產品質量、延長使用壽命方面的優勢,也進一步驗證了工研所在金屬表面處理領域的深厚技術積累和創新能力。高溫QPQ金屬鹽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