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常情況下保羅棱鏡較常被以雙羅棱鏡的組合來成對的使用,第二個棱鏡相對于第1個被旋轉了90°,讓光線穿越這樣的放置的兩三篇三角棱鏡,棱鏡系統的凈效應是入射的光線被平行的改變行進方向,影像被旋轉180°,偏手性依然沒有變化。雙保羅棱鏡系統適用于小型光學望遠鏡在影像方向的改變,特別是在許多的雙筒望遠鏡中提供影像的重建和更長的光路折疊,有效的縮短物鏡和目鏡間的距離。,通常在雙保羅棱鏡的組合中,會將兩個棱鏡膠合在一起,并且削除多余的部分以減經重量和縮小尺寸。單獨的保羅棱鏡也可以看成是屋頂棱鏡,但在雙筒望遠鏡內不會這樣使用,因此雙保羅棱鏡的一種變形是保羅阿貝棱鏡。通常在雙保羅棱鏡的組合中,會將兩個棱鏡膠合在一起,并且削除多余的部分以減經重量和縮小尺寸。黑龍江500mm棱鏡
五棱鏡是有五個反射面的光學棱鏡,可以將入射的光線偏轉90°。進入的光線在棱鏡里面反射兩次,使方向改變90°,不但不會倒置,也不會改變影像的偏手性,普通的直角棱鏡則會導致影像與改變偏手性,五棱鏡多用于單反相機取景的反光裝置。五棱鏡內的反射并非由完全內反射造成,由于光束是以少于臨界角進入,兩個反射面是鍍上反射物料以造成鏡面的反射效果,而兩個傳遞面則鍍上防反光涂層以減低反射。五棱鏡第5面則在光學上不會被使用,現代相機上使用的五棱鏡則常常會在反射面上以真空鍍膜技術鍍上一層銀膜并且在外面覆蓋黑色的保護涂層以加強反射效果。黑龍江500mm棱鏡棱鏡在視光儀器中應用比較普遍。
棱鏡的明顯能力是不需要特殊鍍膜即可反射光線路徑,例如在使用反射鏡時則需要使用這些鍍膜。此功能通過一種稱為全部內反射(TIR)的現象來實現。通過棱鏡成像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圖像旋性(同位),亦指圖像的方向。這在每次光線路徑射到平面鏡、任何平面反射面,或產生TIR的棱鏡表面角度時出現。共有兩種類型的旋性:左和右。右旋性描述圖像經歷偶數反射次數,導致可在至少一個位置清晰閱讀(假設圖像是文本)的情況。左旋性描述圖像經歷奇數反射次數,導致圖像位置不規則,相當于在反射鏡中所看到的情況。
保羅棱鏡轉像系統在理論上十分有效,因為四個反射面都可以產生全射,光線沒有損失,但事實上,廉價保羅棱鏡望遠鏡所用的Bk7棱鏡折射率接近能產生全反射的下限,所以棱鏡中心反射很好,但是在邊緣的一小部分光線無法產生全反射而“泄漏“出去。如果你觀察出瞳光斑(舉起望遠鏡,遠離自己,觀察目鏡中的那個亮斑)就會發現,使用Bk7棱鏡的望遠鏡出瞳光斑邊緣存在陰影切邊。使用更高折射率的玻璃可以修正這個問題,使用Bak4玻璃的保羅棱鏡轉像系統效率可以達到同級較高,透光率達到90-95%。色散棱鏡主要用來分解光的成分的,使光呈現他原有的顏色。
五棱鏡內的反射并非由完全內反射造成,由于光束是以少于臨界角進入,兩個反射面是鍍上反射物料以造成鏡面的反射效果,而兩個傳遞面則鍍上防反光涂層以減低反射。五棱鏡第5面則在光學上不會被使用,現代相機上使用的五棱鏡則常常會在反射面上以真空鍍膜技術鍍上一層銀膜并且在外面覆蓋黑色的保護涂層以加強反射效果。理論上講,五棱鏡的反射視野率是100%的,不過限于成本和機內空間還有產品的市場定位等等原因,大多數單反相機的視野率并不會做到1**%(取景器視野率也是區分專業和準專業機身的一個目標),近年來在廠商喪心病狂的削減成本的做法下,還出現了以五面鏡代替五棱鏡組成光路的單反相機,這種相機的取景器常常會顯得比較暗淡,不如五棱鏡那么明亮。經過保羅棱鏡的光成像由于經過了兩次的反射,所以偏手性是不改變的。陜西65mm棱鏡
棱鏡可以用于望遠鏡、顯微鏡、水準儀、指紋儀、瞄準鏡、太陽能轉換器及各類測量儀器。黑龍江500mm棱鏡
把兩個鏡子組成一個直角就形成了一個屋脊棱鏡,一個較常用的別漢棱鏡原理要反射6次。相應的、還有一種現代蔡司望遠鏡常用的abbe棱鏡,也是一種屋脊棱鏡,長度稍大,但是只要4次反射,而且不需要鍍反光層,所以效率比別漢棱鏡高而和普通的保羅棱鏡差不多。保羅棱鏡又叫普羅棱鏡,是光學上使用于光學儀器中,用來修改影像取向的一種折射式三棱鏡。光線由三棱鏡中較大的長方形面進入,經過斜面的兩次全反射,再穿透原來的入射平面射出。因為光線只是以正常的狀態進出,三棱鏡并未發生色散的作用。黑龍江500mm棱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