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備培養基的操作要點:a.液體培養基所配制的培養基是液態的,其中的成分基本上溶于水,沒有明顯的固形物,液體培養基營養成分分布均勻,易于控制微生物的生長代謝狀態。b.固體培養基在液體培養基中加入適量的凝固劑即成固體培養基。常用作凝固劑的物質有瓊脂、明膠、硅膠等,以瓊脂為常用。固體培養基在實際中用得十分普遍。在實驗室中,它被用作微生物的分離、鑒定、檢驗雜菌、計數、保藏、生物測定等。c.半固體培養基如果把少量的凝固劑加入到液體培養基中,就制成了半固體培養基。以瓊脂為例,它的用量在0.2~1%之間。這種培養基有時可用來觀察微生物的動力,有時用來保藏菌種。參數設置丟失需更換備用電池或存儲器。寧夏培養基制備器安裝調試
培養基配制:素:為防止培養時期細菌的污染,可在培養基中添加適當素,一般用量與組織細胞培養相同:卡那霉素100單位/毫升,或雙抗--青霉素100單位/毫升,鏈霉素100微克/毫升。植物血凝素(PHA):非增殖期的細胞不能制備染色體,如人外周血淋巴細胞,但在離體培養過程中,在PHA的作用下,可被刺激轉化為淋巴母細胞而進入有絲分裂。經實驗測定其分裂高峰分別于培養后44-48小時和68-72小時。PHA有粘多糖,蛋白質兩種重要成分。粘多糖促使有絲分裂,蛋白質起凝集作用。PHA的細胞數隨其濃度而增加,直至全部免疫活性細胞均被為止,但PHA濃度過高會引起凝集,一般采用4%濃度為好。北京自動攪拌培養基制備器投資一臺高性能制備器可明顯降低實驗失敗率,長期節省時間和成本。
培養基的滅菌:一般培養基可采用121℃高壓蒸汽滅菌15分鐘的方法。在各種培養基制備方法中,如無特殊規定,即可用此法滅菌。某些畏熱成分,如糖類,應另行配成20%如或更高的濃液,以過濾或間歇滅菌法消毒,以后再用無菌操作技術、定量加于培養基。明膠培養基亦應用較低溫度滅菌。血液、體液和物品等則應從無菌操作技術抽取和加入于經冷卻約50℃左右的培養基中。瓊脂斜面培養基應在滅菌后立即取出、待冷至55-60℃時,擺置成適當斜面、待其自然凝固。
高層斜面:制備高層斜面分裝于試管,約占試管容積的1/3,滅菌后趁熱放置成高層短斜面,待其凝固后應用。分裝好的培養基或緩沖液等及時密封后必須在配制當天(2h內較佳)進行滅菌處理。液體、半固體培養基一般在高壓滅前分裝,約裝試管容積的1/3,在滅菌后還要加其他成分的液體、半固體培養基,滅菌后再分裝于滅菌試管或錐形瓶中。通過無菌技術為測試制備的每一批培養基其PH在放冷至室溫(25°)后,都應測定。一個扁平的pH計用于培養基表面pH值的測定,浸入式的pH計用于液體的測定。各供應商提供的培養基的pH應該在規定的±0.2的范圍內,除非通過驗證得到更寬的范圍。觸控界面簡化操作步驟,減少人工干預誤差風險。
培養基制備器:主要應用于液體培養基及微生物培養基的培養基制備器。高效的加熱和冷卻,良好的加熱元件能確保快速加熱。培養基容器外壁的水循環能保證快速冷卻。通過熱交換器不斷地將熱的去離子水冷卻。總循環時間為60至120分鐘,包括加熱、滅菌和冷卻,具體時間取決于容器的大小,培養基的量和冷卻水的溫度。無菌過濾的支持壓力可以防止培養基發泡或溢沸。觸摸屏技術,新使滅菌器操作起來有了更多的選擇,增加了靈活性。加塞后,將全部試管用麻繩或橡皮筋捆好,再在棉塞外包一層牛皮紙,以防止滅菌時冷凝水潤濕棉塞,其外再用一道線繩或橡皮筋扎好,用記號筆注明培養基名稱、組別、配制日期。培養基制備器勿將血清置于37℃太久。若在37℃放置太久,血清會變得混濁!北京自動攪拌培養基制備器
培養基制備器鋁制表面光滑平坦;易于清潔,無孔隙和裂縫,以防培養基流進去!寧夏培養基制備器安裝調試
培養基的配制:分裝:一般培養基放在三角瓶或試管中滅菌使用。三角瓶:若作靜置培養,則100ml培養基/250ml的三角瓶,很多不能超過150ml培養基/250ml的三角瓶,否則滅菌時培養基沸騰容易污染棉塞,造成染菌;若作搖瓶培養,則15~20ml培養基/250ml的三角瓶,保證通氣良好。試管分裝:液體培養基一般裝4~5ml,約試管的1/4高度;固體斜面培養基一般裝3~4ml,約試管的1/5高度。包扎:分裝好后,塞上棉塞,在用牛皮紙將棉塞包裹好,防止滅菌時水份進入把棉塞弄濕。滅菌:按配方上要求的溫度、壓力進行高壓蒸汽滅菌。如果滅菌的溫度太高,營養成分會被破壞,培養基中的糖、氨基酸會使培養基的顏色變深。擺斜面:滅菌后需要擺斜面的試管要趁熱斜著擺放,使其凝固成為一個斜面,約占試管長度的1/2。貯存:培養基在30℃下放置,無污染的即可使用。一般用牛皮紙包裹好存放于2-8℃冰箱中備用。寧夏培養基制備器安裝調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