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包括填充層、隔離層、找平層、墊層和基土填充層是在建筑地面上起隔聲、保溫、找坡和暗敷管線等作用的構造層。隔離層是防止建筑地面上各種液體或地下水、潮氣滲透地面等作用的構造層;只防止地下潮氣透過地面時,可稱作防潮層。找平層是在墊層、樓板上或填充層(輕質、松散材料)上起整平、找坡或加強作用的構造層。墊層是承受并傳遞地面荷載于基土上的構造層,常用墊層有灰土墊層、砂墊層和砂石墊層、碎石墊層和碎磚墊層、三合土墊層、爐渣墊層、水泥混凝土墊層等。基土是底層地面的地基土層。人機工程學原理指導界面與設備設計,旨在減少操作疲勞并提升交互效率。貴州土石方工程設計
水泥混凝土路面結構的組成包括墊層、基層以及面層。1)結構特點(1)墊層水泥混凝土路面墊層選用的材料和作用參見本書1.1.2中1.1)(1)的相關內容。(2)基層①水泥混凝土道路基層作用:防止或減輕由于唧泥導致的板底脫空和錯臺等病害;與墊層共同作用,可控制或減少路基不均勻凍脹或體積變形對混凝土面層產生的不利影響;為混凝土面層提供穩定而堅實的基礎,并改善接縫的荷載傳遞能力。②基層材料的選用原則:根據道路交通等級和路基抗沖刷能力來選擇基層材料。特重交通宜選用貧混凝土、碾壓混凝土或瀝青混凝土;重交通道路宜選用水泥穩定粒料或瀝青穩定碎石;中、輕交通道路宜選擇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穩定粒料或級配粒料。濕潤和多雨地區,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層。③基層的寬度應根據混凝土面層施工方式的不同,比混凝土面層每側至少寬出300mm(小型機具施工時)或500mm(軌模式攤鋪機施工時)或650mm(滑模式攤鋪機施工時)。④各類基層結構性能、施工或排水要求不同,厚度也不同。⑤為防止下滲水影響路基,排水基層下應設置由水泥穩定粒料或密級配粒料組成的不透水底基層,底基層頂面宜鋪設瀝青封層或防水土工織物。⑥碾壓混凝土基層應設置與混凝土面層相對應的接縫。江蘇防水工程施工工程設計需預留合理的容錯空間,以應對實際應用中不可預見的變量。
根據打(沉)樁方法的不同,鋼筋混凝土預制粧施工方法分為鍵擊沉粧法和靜力壓粧法。(一)鍵擊沉粧法(1)施工程序:確定粧位和沉粧順序—?粧機就位―?吊粧喂粧—校正—?鍵擊沉粧—^接粧—?再鍵擊沉粧—?送粧—收鍵—切割粧頭。(2)施工要求有:1)預制樁的混凝土強度達到70%后方可起吊,達到100%后方可運輸和打樁。2)單節樁采用兩支點起吊時,吊點距樁端宜為(樁段長)。吊運過程中嚴禁采用拖拉取樁方法。3)接樁接頭宜高出地?lm。接粧方法分為焊接、螺紋接頭和機械嚙合接頭等。4)樁鍵的選用應根據地質條件、樁型、樁的密集程度、單樁豎向承載力以及施工條件等因素確定。5)沉樁順序應按先深后淺、先大后小、先長后短、先密后疏的次序進行。對于密集粧群應控制沉樁速率,宜從中間向四周或兩邊對稱施打;當一側毗鄰建筑物時,由毗鄰建筑物處向另一方向施打。6)錘擊樁終止沉樁標準有:а)終止沉樁應以樁端標高控制為主,貫入度控制為輔,當樁終端達到堅硬,硬塑黏性土,中密以上粉土、砂土、碎石土及風化巖時,可以貫入度控制為主,樁端標高控制為輔;b)貫入度達到設計要求而樁端標高未達到時,應繼續鍵擊3陣,按每陣10擊的貫入度不大于設計規定的數值予以確認。
樁機就位→打設拉森鋼板樁→溝槽開挖和支撐安裝→管道基礎→管道安裝→溝槽回填和支撐拆除→拉森鋼板樁拔除→樁孔回填。①測量:根據給水排水管線圖紙要求對拉森鋼板樁進行測量定位。②拉森樁鋼板樁打設:a.在拉森鋼板板樁運至現場時,應檢查其長度、厚度是否與設計要求一致,拉森鋼板樁立面應平直,鎖扣符合標準規定。b.鋼板樁應保持豎直,位置準確,以便鎖口能順利咬合,保證止水效果。c.樁位與管道基礎間安全距離要足夠,避免拔樁時管道接口受損。③溝槽開挖和支撐安裝:應根據設計圖紙尺寸制作、安裝鋼支撐。鋼支撐端頭設置活絡頭,鋼支撐采用吊機拼裝、吊裝并施加預應力,采取防墜落措施。支撐體系施作完畢后才能進行溝槽土方開挖作業,溝槽開挖符合設計及施工方案要求,挖至設計標高后進行墊層鋪筑及管道吊裝施工。④支撐體系拆除:支撐體系應分層、分段拆除,溝槽回填到一定高度后,方可拆除相應支撐。⑤鋼板樁拔除在全部地下工程完成并回填后進行拉森鋼板樁拔除。拔樁時應采取以下措施:a.根據土質情況,可在拔樁前靠樁邊沿灌入清水,減少摩阻力。b.拔樁后出現的孔隙,應立即灌砂或注漿,減少對鄰近構筑物、道路的影響c.拔出的樁擺放整齊,堆放在堅實的地面上。 工程設計需符合行業規范與標準,在創新突破的同時確保項目的合規性與可靠性。
城鎮道路基層施工技術-石灰粉煤灰穩定砂礫(碎石)基層(也可稱二灰混合料)(1)運輸與攤鋪①運送混合料應覆蓋,防止水分蒸發和遺撒、揚塵。②施工期的日比較低氣溫應在5℃以上。③根據試驗確定的松鋪系數控制虛鋪厚度。(2)壓實與養護①每層比較大壓實厚度為200mm,且不宜小于100mm。②碾壓時采用先輕型、后重型壓路機碾壓,宜在當天碾壓成型。③禁止用薄層貼補的方法進行找平。④混合料的養護采用濕養,始終保持表面潮濕,也可采用瀝青乳液和瀝青下封層進行養護,養護期視季節而定,常溫下不宜小于7d。級配砂礫(碎石)、級配礫石(碎礫石)基層(1)運輸與攤鋪①運輸中應采取防止遺撒、防止水分蒸發和防揚塵措施。②宜采用機械攤鋪,攤鋪應均勻一致,發生粗、細集料離析(“梅花”“砂窩”)現象時,應及時翻拌均勻。③壓實系數均應通過試驗段確定,每層應按虛鋪厚度一次鋪齊,顆粒分布應均勻厚度一致,不得多次找補。(2)壓實與養護①碾壓前和碾壓中應適量灑水,保持砂礫濕潤,但不應導致層下翻漿。②碾壓中對存在過碾壓現象的部位,應進行換填處理。級配碎石及級配碎礫石視壓實碎石的縫隙情況撒布嵌縫料。③控制碾壓速度,碾壓至輪跡不大于5mm,表面平整、堅實。 成本控制貫穿設計始終,需在材料選型、工藝規劃中尋求性價比很優平衡點。貴州土石方工程設計
設計成果經會審等驗證,結合反饋優化,確保方案可實施。貴州土石方工程設計
夯實地基可分為強夯和強夯置換處理地基。強夯處理地基適用于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的粉土與黏性土、濕陷性黃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強夯置換適用于高飽和度的粉土與軟塑?流塑的黏性土等地基上對變形要求不嚴格的工程。一般有效加固深度3?10m。施工要求有:(1)強夯置換處理地基必須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和處理效果。強夯和強夯置換施工前,應在施工現場有代表性的場地上選取一個或幾個試驗區,進行試夯或試驗性施工。每個實驗區面積不宜小于20mX20m。(2)強夯處理地基夯錘質量宜為10?60t,其底面形式宜為圓形,鍵底面積宜按土的性質確定,鍾底靜接地壓力值宜為25?80kPa,單擊夯擊能高時取高值,單擊夯擊能低時取低值,對于細顆粒土宜取較低值。錘的底面宜對稱設置若干個上下貫通的排氣孔,孔徑宜為300?400mm。(3)強夯置換夯錘底面形式宜采用圓形,夯錘底靜接地壓力值宜大于80kPa。(4)當場地表土軟弱或地下水位較高時,宜采用人工降水或鋪填一定厚度的砂石材料,使地下水位低于坑底面以下2m。(5)施工前應查明影響范圍內地下構筑物和地下管線的位置,并采取必要措施予以保護。(6)夯實地基施工結束后,應根據地基土的性質和采用的施工工藝,待土層休止期結束后。 貴州土石方工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