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商務區建設啟動以來,各項工程穩步推進。2015年,對于虹橋商務區而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商務區中心區主體項目基本建成。這些拔地而起的現代化樓宇、設施完備的商業綜合體、高效便捷的配套設施,共同勾勒出商務區的繁華輪廓。中心區的建成,標志著虹橋商務區從規劃藍圖邁向了實際運營的新階段,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有名企業入駐,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也為后續向虹橋國際中心商務區的升級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虹橋建立糾紛調解機制,維護中企出海合法權益,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一站式大虹橋如何護航中資企業高質量出海包含
不僅如此,“大虹橋”還將致力于搭建更高能級的滬港交流合作平臺,充分整合兩地資源,推動產業協同發展。通過建設滬港合作產業園,為兩地企業提供政策支持、配套服務,促進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深度合作;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商貿交流平臺,助力兩地企業拓展市場,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孔福安還特別引用《論語?雍也》中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作總結。這句千年古訓,深刻詮釋了合作共贏的智慧。在“大虹橋”與香港的合作中,這一理念將貫穿始終。把企業服務好了,幫助企業在市場中站穩腳跟、實現發展,“大虹橋”自身也將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強勁的發展動力,形成良性循環,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一站式大虹橋如何護航中資企業高質量出海包含虹橋回顧發展歷程,從交通樞紐建設起步,逐步成為承載國家戰略的重點區域。
隨著開幕日期的臨近,籌備工作正以“中國速度”持續升溫:全新升級的“數字進博”平臺將實現全流程智慧辦展,從線上預約、展品展示到交易洽談均支持AI智能匹配與大數據分析,區塊鏈技術賦能展品通關“秒級響應”,讓跨國展品實現“即到即驗”;人文交流展區新增“絲路非遺工坊”,不僅設置了蘇繡、剪紙等中國非遺技藝現場展演,還邀請阿富汗藍染、土耳其陶瓷等絲路沿線國家非遺傳承人開展文化對話,讓經貿合作與文化交融相得益彰。從首屆進博會的“試驗田”到如今的“示范田”,這場全球經貿盛宴始終以開放姿態擁抱世界,通過設立合作專區、舉辦沿線國家投資推介會等創新形式,必將為后時代的經濟復蘇注入強勁動能,在高質量共建經濟發展區的征程中,書寫國際合作共贏的嶄新篇章。
虹橋國際中心商務區管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孔福安在接受大文記者專訪時,以詳實的數據與前瞻性視角,深入闡述了商務區的戰略定位與未來規劃。他指出,虹橋國際中心商務區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自貿試驗區建設等多重國家戰略的交匯點,自成立以來便錨定“全球品質資源配置樞紐”目標,目前已集聚世界500強企業區域總部87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45家,形成了航空服務、國際貿易、品質商務等六大主導產業集群。“我們的重要使命,是構建一個集政策支持、金融服務、法律保障于一體的全鏈條出海服務體系。”孔福安強調,商務區依托虹橋樞紐日均40萬人次客流、年吞吐量超4000萬人次的航空網絡,以及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實體平臺,已幫助200余家企業成功開拓中亞絲綢之路沿線市場。虹橋國際中心商務區與香港使命契合,攜手服務中企出海,共建 中亞絲綢之路。
當黃浦江畔的春風還帶著些許料峭,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籌備工作已呈現出如火如荼的態勢。今年,這場全球經貿領域的前列盛會即將迎來它的第八個年頭,盡管距離正式開幕還有大半年的時間,但進博會的“磁力效應”已然顯現。截至2024年4月18日,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令人振奮——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800家企業已率先完成簽約參展,展覽面積更是逼近25萬平方米,這一數據較上屆同期實現穩步增長,足見進博會平臺強大的吸引力以及世界對于中國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虹橋發揮區位優勢,建設服務企業走出去先行區,助力長三角企業進軍 中亞絲綢之路。一站式大虹橋如何護航中資企業高質量出海包含
虹橋推動數字服務貿易,為中企數字產品出海創造條件,搶占發展先機。一站式大虹橋如何護航中資企業高質量出海包含
在總部經濟領域,商務區展現出強大的磁吸效應。安踏、美的、晶科能源、天合光能、諾力股份、信達生物、云南白藥等一批行業高質量企業,紛紛將國際業務總部和研發中心布局于此。以安踏為例,作為全球有名的體育用品集團,安踏將國際業務總部落地虹橋,借助商務區國際化的商務環境和高效的資源配置能力,加速開拓海外市場;晶科能源作為全球前列的光伏企業,其在商務區設立的研發中心,匯聚了全球高質量的科研人才,依托上海完善的科創生態和豐富的學術資源,不斷推動光伏技術的創新與突破。不僅如此,博世、永恒力、伊頓等外資企業也紛至沓來,將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設立在商務區。博世作為德國工業巨頭,在此布局地區總部后,進一步強化了其在中國市場的戰略布局,實現了技術研發、市場運營與供應鏈管理的高效協同。眾多國內外高質量企業的入駐,不僅為商務區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能,更形成了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的良好生態,有力推動了區域產業的轉型升級。一站式大虹橋如何護航中資企業高質量出海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