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源假肢科普|如何判斷自己的步態是否正常?
如何判斷自己的步態是否自然?
假肢穿戴者常常會關心一個問題:
“我現在走路算自然嗎?”
“別人會一眼看出我穿的是假肢嗎?”
“我要怎么判斷自己的步態正不正常?”
步態是否自然,關系到日常生活的安全性和身體的長期健康。如果步態異常得不到及時糾正,容易引發代償性疲勞、殘肢磨損、骨盆歪斜、腰背部疼痛等一系列二次問題。
? 自測前請注意
確保假肢接受腔穿戴到位,結構未松動
建議穿平底鞋,在熟悉且安全的地面上進行自測
如條件允許,建議在有人陪同的情況下測試
俞雅寧老師給客戶講解制作方案
一、鏡前步態觀察法
在全身鏡前反復自然行走,觀察以下幾項:
軀干是否正中,是否出現明顯傾斜
骨盆是否左右晃動明顯
手臂擺動是否對稱自然、有無僵硬或失調
假肢一側是否繞腿、抬腿過高、動作僵硬
步幅(步子大?。┦欠褚恢?
如果發現走路“繞圈”“拖地”或身體發力不平衡,說明步態中存在代償動作。
二、聲音節奏判斷法
在室內硬地面行走,留意腳步聲:
左右腳落地聲音節奏是否相近
(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給鞋底做上標記,在地面留下印記,測量兩個步幅是不是一樣長的)
假肢側是否落地重、聲響大
步伐節奏是否均勻,是否出現中斷或需要停一下
聲音節奏混亂,常提示步伐控制不穩定或對線、結構存在問題。
三、直線行走穩定性測試
沿一條直線自然步行 8~10 步,注意:
是否走偏、左右失衡
步伐是否規律,是否需要身體調整方向
腳尖朝向是否一致
走偏、轉向頻繁,多與力量控制不足或假肢調節不當有關。
四、視頻回看法
讓家人從正面、側面和背面分別拍攝你行走的視頻,再自己回看:
觀察膝關節是否自然伸屈
步伐是否連續順暢
軀干是否有前傾、左右代償動作
重心轉移是否流暢
視頻回看比鏡中更容易發現隱藏問題,也是記錄康復進度的重要方式。
五、穿戴體驗主觀評估
在連續穿戴假肢至少30分鐘后,感受:
是否覺得走路吃力,需要特別“提跨”或“穩住”
是否容易疲勞、腿部酸痛或不敢快走
是否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完成行走
若日常行走仍需“用力控制”,說明步態尚未穩定形成,需多加練習。
出現步態異常,該如何糾正?
俞雅寧老師指導用戶步態
如果你在自測中發現步態不自然,也不必焦慮,大多數問題都可以通過調整與訓練改善。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① 結構評估與調整
首先應請假肢師檢查接受腔貼合度、膝關節阻尼調節、腳板類型與硬度是否匹配,是否存在對線不良等結構性問題。結構不適配是造成步態異常的主要因素之一。
② 強化基礎行走訓練
即使結構正確,步態習慣也需要重建??赏ㄟ^重心平衡、負重轉移、對稱行走等基礎訓練來改善不良動作模式。
③ 借助鏡像或視頻輔助修正
配合鏡子或錄像觀察,能幫助使用者更直觀地識別動作問題,如過度擺臂、骨盆代償、抬腿高度等,通過對照調整能加快步態修正過程。
④ 配合康復訓練干預
如存在明顯的肌力不足、控制協調障礙,可結合康復訓練師進行周期性步態訓練,提高運動控制能力。
⑤ 避免強行模仿
每位穿戴者的身體狀況不同,關鍵在于找到適合自己身體結構與假肢之間的平衡點,而非追求“看起來像別人”。
小結
一個自然、穩定的步態,往往具備以下特征:
軀干中正,骨盆控制良好
步伐節奏均勻,聲音一致
假肢與身體協調同步,無明顯代償動作
行走過程中動作輕松、心理放松、疲勞感低
如在穿戴假肢的過程中發現步態問題頻發,建議盡早與假肢師或康復團隊溝通,不建議長期靠身體代償硬撐。
在浙江星源假肢,我們建議穿戴者在適配后定期回訪評估步態,根據穿戴反饋及時微調結構,確保長期行走狀態安全穩定。
如需了解假肢穿戴建議或康復支持,歡迎隨時聯系我們,浙江星源假肢矯形器有限公司,與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