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持續做大做強,加快向產業創新集群躍升,擁有電子信息、紡織、裝備制造、新材料四個千億級產業,數字經濟、創新經濟、總部經濟、服務經濟、湖區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民營經濟發展迅速,恒力、盛虹躋身世界500強,分別列第123位,222位,6家企業入圍中國民企500強。全力打造國家工業互聯網創新示范基地、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吳江算力調度中心,建成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1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2家,省級示范智能工廠、智能車間總數領跑全省,有效高企超1200家,上市企業33家。電梯系統連接著樓內各個繁忙的工作區域。鹽城有口碑的寫字樓產業化
1986年吳江一共有24個鄉鎮,1994年共轄23個鎮。進入21世紀初,在三輪區劃調整中有15個城鎮被撤并,但不少仍有產業基礎、人口聚集。近年來吳江區在蘇州市支持下,支持被撤并鄉鎮的集鎮發展,啟動了老街綜合改造項目,納入美麗城鎮建設范圍。2023年,吳江區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規劃已基本穩定為“三核、兩帶聯動、多點協同”。三核分別為東太湖生態旅游度假區(太湖新城)和吳江開發區形成的太湖東岸科技新城,汾湖高新區(黎里鎮)和吳江高新區(盛澤鎮)。一些受訪者表示,由于以“帶”以“核”帶動片區發展的特征不斷明朗,未來吳江單個城鎮在形成發展特色同時,城鎮化也將組團式向“區域城鎮化”和“泛城鎮化”演變。上海智能寫字樓現房光線明亮,空氣清新,每個辦公室都是激發靈感的溫床。
40年滄桑巨變。多年來,吳江在全國同類區域經濟發展中始終處于前列。2022年,吳江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300億元,城鎮化率超過75%。在2023年度全國綜合實力榜單中,吳江區排名第七。如果把吳江40年來的經濟發展比作一部大戲,主要的故事發源于小城鎮,精彩的情節發生在小城鎮。2022年,吳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51元,同比增長6%,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小至1.82。在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資性收入25229元,占比達58%。
吳江,是江蘇省的“南大門”,東鄰上海,西瀕太湖,南連浙江,北依蘇州主城區,區域面積11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6.7萬,戶籍人口90.8萬,下轄7個鎮、4個街道。擁有1個國家開發區、2個省級高新區、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2022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32億元,同比增長2.3%;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6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879元,同比增長4.0%。在賽迪、賽迪投資競爭力和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等榜單中均穩居前列方陣。在繁華中心,與眾多企業共襄盛名,選擇我們,成就商業繁華。
桃源鎮以極具特色的平原森林,4.5萬畝的連片森林、水網濕地等秀美景觀,成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內不可多得的生態高地。突出“綠”字,把握“融”字,突出差別化打造,建設“自信桃源、務實桃源、奮進桃源”,爭做“創新湖區”的靈感小鎮,勇做“樂居之城”的綠色典范,全力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世外桃源”。未來,桃源將繼續努力打造以水為脈、林水共生、藍綠交織的自然生態格局,讓生態綠色成為桃源一張閃亮的名片。擁有專業的物業管理團隊,為租戶提供周到的服務和支持。鹽城品質寫字樓產業化
融合舒適與創新,為您提供完美的商業空間,助力企業騰飛。鹽城有口碑的寫字樓產業化
作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2021年65個重點項目之一,上海軌交17號線西延伸工程較早開工點——西岑站近日開始試樁施工。為了加快施工進度,施工單位正采用多上人員、多上機械等方式,力爭2023年建成通車。
據介紹,建成通車后,17號線將成為串聯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動力核、青浦新城、環淀山湖創新核、西岑科創中心,輻射水鄉客廳、祥符蕩創新綠谷、吳江高鐵科創新城等 功能區的關鍵交通紐帶。步步高·稻谷在吳江投入的6個項目也將深受其益。
從上海開往蘇州的上海軌交17號線,從蘇州開往上海的蘇州軌交S1號線,兩地軌交的互通促使兩座人文相親、地緣相近的城市聯系日益緊密,這也無疑是滬蘇同城化不斷深入的比較好見證。 鹽城有口碑的寫字樓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