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發動機中,活塞桿是連接活塞和曲軸的關鍵部位,它承受著活塞往復運動時的巨大力量,并將這些力量轉化為旋轉動力,驅動汽車前進,因此,它要求有較高的耐磨性和良好的耐蝕性。原來一般采用鍍硬鉻來增加表面的耐蝕性和耐磨性,但是鍍鉻的六價鉻離子嚴重污染環境,因此采用環保的工研所QPQ工藝方法,其耐磨性比鍍硬鉻高2倍,耐蝕性比鍍硬鉻高20倍,同時通過鹽霧試驗發現工研所QPQ處理后的活塞桿具有良好的耐蝕性,因此可以用工研所QPQ技術代替鍍硬鉻。QPQ表面處理可以提高刀具的切削速度,提高生產效率。低溫QPQ
硬度檢測是QPQ滲層的重要指標之一,對于一定的基體材料,滲層的硬度由化合物層深度和致密度來確定,只要化合物層達到一定的深度,并有良好的致密度,則滲層硬度就會存在合理的范圍內,化合物層是由于氮和碳元素的不斷滲入鋼的表面形成Fe3N或Fe2~3N,鐵的晶格也由立方晶格轉變成密排六方晶格,因而引起金屬表面硬度的提高,經工研所QPQ處理后,45#的表面硬度可達HV600,不銹鋼材質的表面硬度可達HV1000以上,合金鋼材質可達HV800以上。第二代QPQ鹽浴復合處理QPQ表面處理是一種常用于刀具的熱處理方法。
成都工具研究所在原有QPQ技術基礎上開發了深層QPQ技術,化合物層深度更大,由原有的15~20μm增加到30~40μm以上。該技術可明顯提高材料的力學性能和抗蝕性。與其他表面處理方法相比,工件具有更高的耐疲勞強度,能夠明顯提高工件的耐磨性能。工件表面硬度得到提升,提高了工件的耐用性和使用壽命,且具有更高的耐腐蝕性。QPQ處理能夠保持尺寸穩定,與其他表面處理方法相比,QPQ處理對零部件尺寸變化的影響較小,有利于保持高精度要求。
工研所的QPQ表面復合處理技術是一種針對金屬表面的處理工藝,處理后的產品具有高硬度、高抗蝕、高耐磨、微變形、無污染等優良特性,可替代發黑、磷化、鍍鉻、氣體滲氮、離子滲氮、滲碳等常規工藝。這是一種環保的工藝,因為它不使用有毒化學品,也不產生有害廢物。該工藝還可以優化能效,減少對環境的總體影響。QPQ技術相比傳統的熱處理方法更加節能高效,并且QPQ技術在處理過程中實現了節能減排,對廢氣、廢水、廢渣進行中和處理再排放,使處理過程更加環保。QPQ表面處理可以提高刀具的耐熱性能,使其適用于高溫切削加工。
產品經工研所QPQ處理后,在表面會形成一層氮化層,為保證產品質量合格,會對同材質同狀態的樣塊或產品進行滲層深度、致密度以及滲氮層氮化物級別判定的金相檢測,通常有金相法和顯微硬度法來確定擴散層的深度,金相法相較于硬度法簡單便捷,對于鑄鐵件、碳鋼件、合金鋼鐵件等材料使用硒酸腐蝕,對于不銹鋼,模具鋼等材料使用硝酸酒精腐蝕劑腐蝕。在顯微鏡下觀察,從表面計算到針狀氮化物終了處或與心部有明顯差別處作為總滲層深度,除去化合物深度即為擴散層深度。成都工具研究所有限公司的QPQ表面處理技術可以提高刀具的加工精度。農機QPQ氧化層
QPQ表面處理可以提高刀具的抗粘附性能。低溫QPQ
齒輪在各類機械設備中的使用過程中,常常面臨著重載荷、高磨損以及高疲勞的嚴苛服役特性。這些特性要求齒輪材料必須具備良好的高韌性、高耐磨性和高疲勞強度,以確保其長期穩定運行。經過工研所QPQ表面符合處理技術的處理后,齒輪樣件的表面會形成一層由氮化物、碳化物及氧化物組成的混合強化層。這一強化層不僅明顯提升了零構件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耐蝕性,而且能夠保留芯部原有的良好韌性。更為可貴的是,經過QPQ處理的工件幾乎不會發生變形,從而確保了齒輪在復雜工況下的高精度和可靠性。低溫QPQ